•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

    北京4月24日电 (记者韦衍行)4月24日,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。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、浙江仙居下汤遗址、甘肃临洮寺洼遗址、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、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、陕西宝鸡周原遗址、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、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、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、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入选。

    0 2025-04-25
  • 三十余载初心不变 青海夫妻为高原乡村架起流动影院

    说起看电影,你会想到什么?不少人想到的肯定是电影院、3D等元素。

    然而,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,文化活动匮乏,一场露天电影便是父老乡亲们的期盼。

   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岗岔村,有一支夫妻电影放映队——汪有财、汪桂红夫妇组成的放映队,三十余年间活跃在河湟大地,送电影进农村、进草原、进校园等,丰盈着当地群众的精神世界。

    0 2025-04-23
  • 巍巍武夷 物华弥新

    武夷山下,九曲溪畔,正是青翠欲滴时,闽山闽水一派生机。

           4月21日晚,由中央网信办、国家文物局、人民日报社、福建省委网信委主办的“何以中国·闽山闽水物华新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建南平武夷山举行。海内外嘉宾齐聚一堂,在山、水、草木、天地人间,探寻“何以中国”,感受闽山闽水物华弥新。

    3 2025-04-22
  • “乡村伴读计划”带来阅读新故事 书香陪伴成长  爱心温暖山乡

    乡村全面振兴,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。推动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,是“书香中国”建设的重要方面,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意义重大。

      2022年起,人民日报文化版、人民网移动中心、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共同发起“乡村伴读计划”,持续关注广袤山乡一个个乡村阅读的故事:长江江心岛上点亮的“一盏灯”——在湖北枝江市百里洲镇,陈木兰回到家乡创办公益性岛上书店;一次跨越500多公里的“心愿传递”——四川大凉山深处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份“心愿书单”,随后他们的“阅读微心愿”被点亮;多地孩子收到了热心读者捐赠的爱心书籍,更多乡村阅读条件改善、阅读氛围提升。

      百里洲的岛上书店如今怎样了?持续点亮的“阅读微心愿”,又走到了哪些地方?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,本报记者回访湖北、四川两地的阅读故事,探访乡村以伴读带动“悦”读的新变化。

    5 2025-04-22
  • 改编传统题材、创新舞台设计,首部小剧场丹剧受好评 这出戏,17岁年轻人挑大梁

   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。我国戏曲剧种繁多,既有昆曲、京剧、豫剧、黄梅戏、评剧、越剧等流行区域广阔的剧种,也有流行范围较小、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小剧种。各类剧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百花园,展现出中国戏曲的多样性与深厚底蕴。

     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,既要不忘本来,也要开辟未来。排演沉浸式剧目、改编经典作品、走进直播间、起用年轻演员……近年来,许多小剧种积极回应时代,不断在内容创作、人才培养、传播方式等方面推陈出新,拥抱更多观众,持续焕发光彩。本版推出策划,关注小剧种的创新探索,观察古老戏曲如何在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中,开拓更广阔的表演舞台、延展更多元的表达空间。

    8 2025-04-14
  • 山西永济依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提升文旅体验 鹳雀楼,更上层楼

   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,乘坐“水上列车”游永济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。从运城市区出发,一路穿越硝池滩和伍姓湖,车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。据统计,清明假期永济景区共接待游客12.7万人次,同比增长32%。

      永济历史文化厚重,有各类文化遗址、宝寺名刹、亭台楼阁416处,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。鹳雀楼、《西厢记》故事发生地普救寺、唐开元大铁牛皆位于此。

    4 2025-04-10

相关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