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秋粮旺季收购超1.6亿吨,日均收购量超200万吨—— 种粮卖得出 饭碗端得稳
当前,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积极做好秋粮收购、储运等工作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图为位于沭阳县的中央储备粮沭阳直属库院内正在储运秋粮。张 良摄
各地秋粮收购进入高峰
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各类粮食主体累计收购秋粮超1.6亿吨,同比增加约10%;日均收购量达200万吨以上,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。
分品种看,中晚稻收购7000万吨,其中河南、江苏、黑龙江和安徽四省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超400万吨,政策托底作用得到有效发挥。玉米收购9000万吨,其中东北地区超5000万吨。农民售粮顺畅,企业收粮积极,市场购销趋于活跃,市场运行总体平稳。
粮食要种得好,还要储得好。近年来,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,中国储粮方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型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,各地积极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现有仓房升级改造,粮仓气密、隔热等关键性能明显提升。
截至目前,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,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5500万吨。目前国有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%以内。各地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,强化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和服务,助农减损增收。近10年来农户储粮损失率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。
此外,今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,中储粮集团公司在河南、江苏、黑龙江、安徽四省符合条件的地区先后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。目前,中储粮公布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17个,单日入库能力超17万吨,收购整体平稳有序。
各类支持政策发力显效
2024年,中国粮食再获丰收,粮食产量达1.41万亿斤,比上年增加221.8亿斤、增长1.6%,在连续9年稳定在1.3万亿斤基础上,首次迈上1.4万亿斤新台阶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表示,各类支持政策发力显效,推动了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。
今年,中国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继续提高小麦、早籼稻最低收购价,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、稻谷补贴等政策,扩大完全成本保险、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,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,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,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。2024年,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.9亿亩,比上年增长0.3%,连续5年保持增长。
同时,各地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推广合理增密、水肥一体、“一喷三防”“一喷多促”等技术,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。加之今年全年大部分农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,光温水配合较好,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达到394.7公斤,比上年增长1.3%。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80%。
在落实粮食生产责任方面,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。“2024年,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中有26个增产,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增产作用明显,充分体现了‘饭碗一起端、责任一起扛’的要求。”付凌晖说。
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
粮食产量何以再创新高?“从耕地看,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525.8万亩,且耕地质量提升速度加快,农田基础设施改造稳步推进,中央财政提高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标准。从农业科技看,今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%,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达到新高度,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护航粮食增产。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说。
“总的看,尽管今年局部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自然灾害,但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,全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,产量再上新台阶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付凌晖说。
日前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,对2025年“三农”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安排,为做好粮食生产工作、稳住“中国饭碗”明确了方向。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表示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“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,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”,有助于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、质量不降低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“非粮化”,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。
“农业强,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。”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农情信息处处长朱娟表示,随着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取得新突破,实现新跨越的难度也随之增加。下一步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,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,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。
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加强粮食收购统筹组织,认真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,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,增强市场购销活力。
(责编:胡永秋、杨光宇)
-
拦截“天外来客”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
合肥9月5日电(记者吴慧珺、贾稀荃)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上获悉,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,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,任务计划选用“伴飞+动能撞击+伴飞”模式。
-
第三代核电锚定100%国产化,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—— “国和一号”的自主创新之路
两组数字合起来,就是“国和一号”的一份亮眼“简历”。“国和一号”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“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”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,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,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。
-
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
北京9月4日电 (记者韦衍行)9月3日,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。会上宣布,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。
-
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
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,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、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。穿越历史,日夜奔腾,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,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。
-
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
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、好同志、好兄弟,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。通过加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我们在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体育、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,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