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余载初心不变 青海夫妻为高原乡村架起流动影院
说起看电影,你会想到什么?不少人想到的肯定是电影院、3D等元素。
然而,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,文化活动匮乏,一场露天电影便是父老乡亲们的期盼。
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岗岔村,有一支夫妻电影放映队——汪有财、汪桂红夫妇组成的放映队,三十余年间活跃在河湟大地,送电影进农村、进草原、进校园等,丰盈着当地群众的精神世界。
几年前的电影放映记录本勾起了夫妻二人的共同回忆。记者 杨启红摄
“我们年轻的时候,没有电视,更没有手机,看电影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,还能了解外面的世界。”早年间,汪有财因为兴趣爱好与电影结缘。“1993年前后,东拼西凑买了一台胶卷放映机,特意跟有放映经验的师傅们学习。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汪有财至今记忆深刻。
渐渐地,在汪有财的影响与带动下,妻子汪桂红也成为了一名电影放映员,夫妻放映队正式“上线”。
夜幕降临,村民围坐,有说有笑,满是期待。这会儿往往是汪有财夫妇最忙碌的时候。
“幕布两边平齐吗?”
“胶卷先后顺序对吗?”
……
一问一答、互相帮忙间,电影便开始了。紧接着,现场少了七嘴八舌的嘈杂声,多了随着电影情节变化发出的欢笑声。电影放映机左右,幕布前后,汪有财夫妇观察着、操心着,只想把最好的电影以最好的效果呈现给现场观众。
汪有财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自家还种着庄稼地,多年来,夫妻二人白天干农活,晚上放电影,两不耽误。“一想到有人会等着看电影,白天干农活的辛苦就烟消云散了。”星霜荏苒,勤劳的夫妻二人年岁渐增,对电影事业的热爱丝毫未减。
汪有财夫妇放映电影(资料图)。受访者供图
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及电影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,汪有财夫妇也经历了传统电影放映行业的不景气,放一场电影的成本往往高于收入,但夫妻二人没有放弃,主动联系学校,牧区等,扩大放映半径,不断寻求出路。“我对放电影有感情。”汪有财憨笑着说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随着农村电影“2131工程”等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、政策的出台落地,汪有财夫妻的电影事业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。“政府给我们配备了新的电影放映机,新机子放出来的电影更清晰。”汪有财介绍,有了新设备之后,夫妻二人就可以独立放映了,这就意味着二人可以走得更远、放得更多。
从胶卷电影到数字电影,汪有财夫妇一路走来见证着我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。
汪有财家中珍藏的电影放映机。记者 杨启红摄
这一路是辛苦的。“早年间,都是骑着自行车驮着笨重的设备和胶卷,到别的乡镇村社放电影。”“那会儿路不好,乡村小路上,都是他推着自行车,我从后面扶着走。”夫妻二人笑着回忆当年的场景。这一路,风雨兼程是常态,熬夜挨饿是常态,从自行车到摩托车,从拖拉机再到面包车,出行的交通工具更新了一代又一代,从8.75毫米的胶卷放映机到16毫米放映机,再到数字电影放映机,电影放映设备更新了一茬又一茬,但夫妻二人初心不改,走遍高原大地,为父老乡亲放电影的脚步从未停歇。
汪有财放映电影(资料图)。受访者供图
这一路更是甜蜜的。“你还记得那次去海北放映吗?拖拉机坏在半道,我俩只能原地过夜,又冷又饿。”“还记得那次去村里放映,全村人都出来看电影了,幕布侧面都是人,人山人海一点儿也不夸张。”……电影是汪有财夫妇二人生活中的高频话题,一年365天,有一半时间俩人都在放映或者在放映的路上。互相陪伴着放电影的点点滴滴已然汇聚成平凡岁月里的甜蜜回忆,值得“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”。“他喜欢电影,我也喜欢电影,干了一辈子,我俩无怨无悔。”汪桂红笑着说。
汪有财依旧留存着早年间用过的设备及胶卷。记者 杨启红摄
农村电影工作对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,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,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,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。多年来,夫妻二人不仅将《鸡毛信》《闪闪的红星》《我本是高山》《战狼》等优秀电影作品送到了群众身边,还把防震防火、防校园霸凌、防老年诈骗、种养殖等科普信息传递到家家户户,为增强农牧民安全意识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贡献着力量。据不完全统计,三十余年间,夫妻二人累计放映电影近20000场次。
全国服务农民、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、农牧区公益电影放映优秀放映员等多项荣誉见证着夫妻二人的付出。同时,乡亲们对二人的认可也是夫妻俩步履不停的力量源泉。“2024年,我去湟中区董家湾学校放映时,一位女老师认出我来了,说自己十来岁时,就跟在我后面看电影,现在已经工作了,我还在放电影,她说十里八乡的人谁不认识我……”汪有财说,每每得到乡亲们的认可,自己就十分欣慰。
择一事,终一生。“以前是兴趣,现在是责任。”汪有财今年60岁,他表示,只要身体允许,俩人还会一直放映下去。
(责编:张莉萍、甘海琼)
-
拦截“天外来客”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
合肥9月5日电(记者吴慧珺、贾稀荃)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上获悉,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,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,任务计划选用“伴飞+动能撞击+伴飞”模式。
-
第三代核电锚定100%国产化,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—— “国和一号”的自主创新之路
两组数字合起来,就是“国和一号”的一份亮眼“简历”。“国和一号”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“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”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,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,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。
-
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
北京9月4日电 (记者韦衍行)9月3日,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。会上宣布,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。
-
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
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,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、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。穿越历史,日夜奔腾,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,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。
-
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
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、好同志、好兄弟,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。通过加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我们在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体育、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,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