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新+多元 体育消费新动能不断释放
城市公园的健康步道上,晨跑者步伐矫健;热闹商圈的攀岩馆内,爱好者专注地挑战岩壁新高度;手机领取体育消费券,心中已规划好下一次的运动体验……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,勾勒出体育消费新生态的鲜活模样。
4月13日,在北京市的一家攀岩馆内,教练正在进行攀岩教学。记者 郝帅摄
近年来,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,我国体育消费形态日益多元,冰雪运动、观赛经济、户外运动、体育服务等领域蓬勃发展,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国内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.5万亿元,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。
“体育消费的崛起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”上海体育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海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强调,在消费对GDP贡献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,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。
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。今年3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明确提出扩大文体旅游消费;随后,商务部等12部门发布《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深入实施“体育赛事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”等行动;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出通知,明确用3年时间,在30个城市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。一系列政策组合拳,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——赛事经济点燃消费热情。河北省一季度举办各类赛事活动1435场,吸引参赛人员及观众超259万人次。其中激光跑、街舞、轮滑、匹克球、马术、山地自行车等新兴赛事凭借新潮时尚、亲近自然的特点,受到众多年轻人追捧。
天津市武清区“以体育助消费、以赛事聚人气、以运动促健康”,2024年承办中国排球超级联赛、天津武清半程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2项;V1汽车世界举办4次汽车嘉年华系列活动,吸引京津冀地区周边20万余人次参与,带动消费超10亿元。
——业态创新拓展消费空间。吉林省探索四季联动模式,带动雪季流量延伸至四季消费场景。在非雪季开展低空飞行、露营、越野UTV、山地自行车赛道等娱乐项目,为冰雪天地与绿水青山的场景切换提供更多可能。
哈尔滨市开创性地推进“冰雪+汽车”双产业融合发展,将在松花江自然封冻浅滩冰面上打造“哈尔滨国际冰雪汽车运动总部基地”,形成集国际赛事、安全驾驶培训、文旅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冰雪运动体。
——消费补贴激活市场潜能。3月1日,上海市启动发放“乐动上海”体育消费券,其补贴范围涵盖游泳、羽毛球、足球、网球等多种运动项目,实现了“线上领券、线下核销”无缝衔接。
江西省体育局因地制宜发放体育消费券,鼓励各地举办各类型的体育消费周、体育嘉年华、体育夜市、运动集市等促消费活动,积极营造体育消费氛围。
湖北省武汉市在体育消费周期间同步举办“汉运动”线上促消费活动,分批次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,深入打造“赛、食、赏、购、游”为一体的消费新场景。
“发放体育消费券,能极大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。”李海表示,消费券通过补贴的方式降低消费门槛,既让群众得到实惠,又能带动体育场馆、体育用品等相关消费,提高场馆使用率,缓解相关企业经营压力,产业结构也从中得到优化。
“场景和模式创新是体育消费升级的关键。”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强调,通过文体商旅融合性创新,特别是推动数字技术在体育消费场景中的深度应用,有助于提升用户消费体验,推动相关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。
(责编:杨迪、吕骞)
-
拦截“天外来客”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
合肥9月5日电(记者吴慧珺、贾稀荃)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上获悉,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,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,任务计划选用“伴飞+动能撞击+伴飞”模式。
-
第三代核电锚定100%国产化,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—— “国和一号”的自主创新之路
两组数字合起来,就是“国和一号”的一份亮眼“简历”。“国和一号”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“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”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,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,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。
-
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
北京9月4日电 (记者韦衍行)9月3日,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。会上宣布,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。
-
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
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,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、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。穿越历史,日夜奔腾,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,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。
-
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
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、好同志、好兄弟,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。通过加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我们在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体育、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,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