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多彩”公益诉讼照亮美好生活
近日,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检察院“高质量发展中国行·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”采访团来到了安徽省蒙城县,感受安徽在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中探索出的“多彩”公益诉讼模式。
公益诉讼“种”出一片“绿色生机”
记者来到位于蒙城县国有白杨林场的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,这里充满着绿色生机。
据了解,作为“专业化监督+恢复性司法+社会化治理”生态检察模式的积极探索,蒙城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建立于2021年10月,总体规划220亩,目前已开展四次栽种,共近150亩树苗。
蒙城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标识牌。人民网记者 王子锋摄
蒙城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丁延卿向记者介绍,基地设立之初有三大核心目标:一是致力于解决盗伐林木、滥伐林木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执行难的困境,为案件执行提供专属场地;二是针对非法狩猎类公益诉讼案件无法直接执行的问题,督促违法行为人采用种树这种“替代性”修复方式,弥补野生动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损害;三是为化解部分家庭困难、无赔偿能力的违法行为人的执行难题,推行“以劳代偿”模式,通过参与林场劳动履行责任。
“通过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的建设,林场也有了更好的发展。”蒙城县国有白杨林场场长赵明坤告诉记者,基地的建立让林场职工更加爱惜生态环境,也通过发展“林下经济”,在树下种植平菇、羊肚菌等菌类农产品,为林场带来创收。
“七彩观护蓝娃”守护“少年的你”
走进蒙城县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中心,记者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串电话号码:7812355。
“这是我们的青少年服务热线,意思是‘请拨12355’,方便好记。”讲解员说。
蒙城县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中心。记者 王子锋摄
2019年,蒙城县被最高检、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“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”地区之一。随后,蒙城县人民检察院未检“蓝娃”工作室开始筹备建设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中心。
记者了解到,中心设有综合办公区、心理疏导区、职业教育多功能区和职业技能培训区,可以实现“一站式”保障涉案未成年人的相关社会服务。
“我们成立了一支‘七彩观护’社工团队,组织专业社工、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。”讲解员进一步介绍,中心研发推出了“七彩观护蓝娃”云平台,结合日常检察履职需求,集强制报告、线索举报、家庭教育、法治教育、活动中心、观护帮教等九大功能于一体,实现了团队人员在线管理、考评和任务分配等业务的线上运行。
检察机关主动介入案件,还能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。“现在我们可以委托检察院下达‘家庭监督教育指导令’,避免因为家长个人意愿,让孩子错过最佳的心理疏导和帮扶阶段。”蒙城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人柳伍营介绍说。
在蒙城,检察机关牵头、社工团队配合、全社会发力,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起一道坚实的“防火墙”。
(责编:彭晓玲、邓志慧)
-
拦截“天外来客”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
合肥9月5日电(记者吴慧珺、贾稀荃)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上获悉,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,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,任务计划选用“伴飞+动能撞击+伴飞”模式。
-
第三代核电锚定100%国产化,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—— “国和一号”的自主创新之路
两组数字合起来,就是“国和一号”的一份亮眼“简历”。“国和一号”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“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”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,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,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。
-
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
北京9月4日电 (记者韦衍行)9月3日,第十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。会上宣布,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。
-
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
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,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、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。穿越历史,日夜奔腾,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,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。
-
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
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、好同志、好兄弟,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。通过加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我们在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体育、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,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。